yl23455永利官网

2016年中德合作上海中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国内培训总结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时间:2021-01-07 0:00:00浏览次数:1193

  9月7日,2016年中德合作上海中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国内培训总结暨赴德培训动员会在我院徐汇校区召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职成教处处长劳晓芸、高教处副处长赵坚、国际交流处刘江园,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邵贝德,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姜锡鲁,我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秀英等参加会议。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坚主持会议。
  据了解,中德合作上海中高职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倡议、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和德国工商/手工业行会(IHK/HWK)海外代表处(AHK)积极响应,上海市外事办公室鼎力支持,yl23455永利官网和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联合中、德两国众多职业师资培训中心、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开展的中德两国政府间职教师资培训项目,是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之一。项目是落实国务院和上海市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需要,是推进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探索国际化长效机制的创新探索。项目学员从上海市中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中遴选,2015年,共有31名教师作为项目首批学员参加培训;2016年 ,共有24名教师入选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国内培训和德国培训两大部分,历时六个月。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秀英对中德合作上海中高职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师资培训情况作了介绍,重点就项目的实施背景、实施原则、国内板块的组织、项目实施成效与体会等进行阐述。杨院长指出,项目目标是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与应用能力、职业教学能力、跨文化交流与创新能力。项目实行“两个实施场所、三级分层管理、三个培训模块、六个内涵对接”的“2336”培训模式,在国内板块的组织中,中德双方共同精心研制培训方案,高标准遴选受训学员,合理安排教学及实践内容,精心设计培训形式,高强度封闭式培训保证培训质量,开展德国文化渗透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多渠道提升学员国际化水平。杨院长强调,职教师资质量是提升上海市职业教育水平的核心,通过达成共识、团结协作、职责清晰、共同体验、政策引导、骨干带动,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持续发展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会上,来自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的汤宇娇老师、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的于海洋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分别汇报了在我院奉贤校区进行的学习培训情况和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宝徕科教设备有限公司、法国TLD腾达航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的实践培训情况。2015年项目首期学员代表鲁华东老师向即将启程赴德培训的2016年学员们分享了德国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姜锡鲁作为企业代表发言。
  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邵贝德表示,这个项目对中德深度合作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要,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完成国内培训后,去德国研修和参加企业培训也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希望教师们在培训中做好角色互换,能够站在学生角度和员工角度,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他指出,在一期项目结束后,德国评估专家专门来华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评估,对项目培训模式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希望项目的参与者继续共同努力,不断改进优化培训构架,更多地发挥骨干师资示范作用,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成果。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作总结讲话,他以“角色、责任、能力、友谊”四个词表达感受和体会,并对项目学员提出要求。他表示教师们在国内和德国培训中转换角色,静下心来思考和体会教学过程、成就、过去的得失、未来如何做,对于教师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要树立职业精神,追求工匠精神;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名师,参加项目培训的教师必须要以“做名师”的目标高标准要求自己,要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树,传播更多的种子,学成回国后要做好总结,与大家分享,传递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发现、思考问题,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努力提高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互促发展,成为未来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成为中德友谊的桥梁。
  总结会上,上海市教委领导和德方负责人共同为学员们颁发了国内培训课程证书。
  总结会后,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刘江园,我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秀英,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邵贝德还分别向学员们作了赴德培训外事教育、赴德培训动员及要求、德国培训机构介绍。(党办)

版权所有©中国·yl23455永利(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0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闭